玉树市卫生健康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纪实

时间:2025-09-04 09:5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消息 浏览:次    

  民生工程无小事。近年来,在织密扎牢全民健康防护网,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落地见效中,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卫生健康局结合实际,以“三明医改经验”为范式,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寻找突破口,坚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决心,高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大旗,“筑牢基层医疗网底”,把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转化为乡村振兴大健康保障“零距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让不忘初心的底色在玉树草原蔓延……

玉树市医共体总院方便了患者(申维祖 摄)

  立破并举,筑牢基层均衡高效服务新格局

  “玉树市卫生健康局的办公地点搬到了市人民医院,局长担任市医共体总院党总支书记职务,医改实践就应该勇于担当,不回避矛盾,体现具体化、制度化……”初秋,在玉树市采访,市卫健局作为行政单位从“塔式管理”向“一线办公”的“饼式管理”转变,让人耳目一新。

  “局里人员编制少,与市医共体总院(玉树市人民医院)合属办公,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开会成本、文件传送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玉树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索南才措语气里流露出坚毅,她的果敢还来自近期对距玉树市近200公里的小苏莽乡,20多天进村入户蹲点调研后的底气。

  一年多来,以“筑牢基层医疗网底”为目标,玉树市卫健局先立后破,立破并举,大力实施“建强一批乡镇卫生院、扶持一批薄弱卫生院”,通过“一院一策”“以科包院”“驻扎式”措施深度帮扶,组建了19个专项督帮组下沉一线。

  创新建立“回头看”“交接棒”等机制,构建起“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的闭环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梳理整改问题352条,第七轮督导正扎实推进,让整改落地既有“力度” 更有“成效”。

  玉树市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尕杰说,市医共体总院同步开展了全市医疗设备“三核三查”专项行动,核定资产6867项,盘活107台闲置设备纳入共享目录,联动技术团队修复设备137台,让沉睡的资源设备重新上岗。搭建全市统一共享平台,让设备、专家、技术“动起来、活起来”。整合了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打造“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人、财、物、事、绩、管等高度统一的一体化紧密型医共体管理模式,即由市医共体总院统筹管理全市医疗资源,为全方位做好全市健康服务奠定基础。

  针对部分基层机构过度依赖公共卫生资金、服务能力停滞等突出问题,玉树市卫健局坚决破解“不作为、慢作为”沉疴痼疾,面对各种利益团体阻碍和体制弊端阻滞时,市卫健委党组和市医共体总院党总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顶住各方压力,选优配强9名基层卫生院院长,以“头雁领航”激活基层医疗“一池春水”。分级诊疗新格局加速成型,“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秩序持续巩固。

  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玉树市医共体各分院急门诊量同比增长122%,住院量提升494%,业务收入增 218%,曾经“服务薄弱、人才紧缺”的基层医院,如今已成为群众家门口信赖的“健康驿站”。

  玉树市卫健局重点聚焦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痛点,在牧民居住分散的下拉秀镇中心卫生院创新实践“蹲点式调研、清单化整改、闭环式管理”模式,紧紧围绕牧民群众“四季牧场”转场特点,从制度建设、岗位细化、服务优化、公卫提质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推动医疗服务质效与牧民群众获得感同频跃升。让基层医疗服务的内生动力真正迸发,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干”的深层转变,更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扎根基层、惠及民生。

  提质增效,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再夯实

  “三明医改经验”表明,打铁还须自身硬。

  以“强能力、补短板、促均衡”为主线,推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从“基础保障”向“优质供给”跨越,是玉树市人民医院锚定“强二甲、创三级”的目标。

  8月6日16时许,在玉树市新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碰见新寨村村民青美文毛时,她正在窗口核算医疗费:主治关节炎,住院9天,共花费2897元,个人支出126元。

  “现在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设备多了,不用去市里住院,市里(医院)有的(设备),我们这里都有,住院费还便宜……”青美文毛用生硬的汉语告诉记者。

  新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更尕索南介绍,辖区共4个社区、4个行政村、1个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区等,有6800多户、2.3万多人。

  “这是我们医共体12家成员单位7月28日至8月3日一个星期的‘成绩单’,我们中心同期住院人数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长到12000多人,收入从22万元增长到136万多元。数字虽然代表不了一切,但说明我们中心服务牧民群众的范围扩大了、人数增加了,公共医疗卫生健康的职能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提高了……”更尕索南内心充满欣慰和自豪,他认为市医共体以12家乡镇卫生院、62家村级卫生室为延伸网底的市乡村一体医疗服务管理模式,促使“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新格局正在形成和完善。记者在统计表上看到,有不少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数、收入等都在翻倍增长。

  在玉树市卫健局党组和市医共体总院党总支的指导下,玉树市人民医院细化二级学科布局,整合资源成立肿瘤一体化中心,设立医学研究实验室。聚焦高原地区高发的区域性疾病,开展了“红景天苷冻伤治疗”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科研项目,在防治关键技术难题上展开联合攻关,成功培育出首批本土科研团队,为高原医疗注入“源头活水”。

  据玉树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尼样卓玛介绍,玉树市共有14万人口,市内有7家医疗机构,竞争压力大。为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医院“发挥特色求生存”,今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与市妇幼保健院整合成立市妇产中心,开展了妇科多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等新项目;“五大中心”完成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13例、脑梗死药物溶栓治疗2例、立体定向-内血肿清除2例,实现了区域内无1例危重新生儿及孕产及创伤患者死亡的创举。此外,以党建为引领,延伸医疗技术服务,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寺庙僧尼等群体就医问题,今年以来选派医疗骨干下乡到村一级服务21次,服务人群2500多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2万元。

  同时,玉树市人民医院积极构建重症救治体系,通过建立 “远程会诊快速转诊—联合救治” 的重症专科联盟,打造出高效协同的危重症救治网络,让生命防线更加坚固。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充分借助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在医疗技术提升、科研教学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实现 “借梯登高”。新增“开-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等诊疗技术项目73项,切实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玉树市人民医院急门诊总量突破3.8万多人次,同比增长24%;住院近4000人次,同比增长38%,医疗收入增长19.1%,医疗服务能力与群众认可度同步提升。整合资源打造 “玉树市妇产中心”,完成首例子宫全切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首次开展产前筛查(NT、四维)项目,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初步形成全生命周期妇幼健康网络。已为576名适龄妇女完成 “两癌” 免费筛查;接诊门诊1122 人次、收治住院患者 277人次,同比增长25%;整合藏医资源打造研究培训基地,成功填补了市域内藏医服务及教学领域研究的空白,实现基层标准化藏医馆全覆盖,推广适宜技术40多项。如扎西大通村卫生室年服务量就超2000人次,同比增长150%;多家机构开设日间病房,让群众就近享受 “藏医药红利”。推动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在织密牧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网中,玉树市卫健局支持市医共体巩固医院“五大中心建设”,释放效能,让胸痛、卒中、创伤等患者在市域范围内得到高效、精准救治,筑牢一张覆盖全域的“黄金时间”急救网络。深化 “三清一满意” 行动,细分69个网格动态监测“两病”等重点人群;通过“卫健+医共体+疾控+妇保”四方联动,签订公卫服务责任书,细分考核指标,实现了从“数据达标”到“群众满意”的质变。

  针对偏远地区就医难题,组建资深团队开展 “每月一巡、全面覆盖”,落实“三优先”服务,双向转诊、基层康复量实现双提升,破解了偏远地区群众“看病奔波”的困境。

  与此同时,特殊时期服务不断档,在虫草采挖期,设立12个医疗点覆盖牧民生活圈,接诊2000多人、转诊52人,总院巡诊医疗队携带设备药品开展“流动服务”,让健康守护“不打烊”。如在苏鲁村设立固定医疗服务点,推动卫生院服务触角横向延伸;关注偏远僧尼健康需求,设立38处延伸服务点,让党的医疗惠民政策直抵玉树草原每个角落。“三明医改经验”的实践,告诉世人因地制宜、工作创新是关键。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

  持续深化医改、提升服务能级——起跑既是冲刺。人们看到,在玉树市卫健局党委和市医共体党总支的带领下,全体人员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为建设新玉树、构建农牧民群众卫生健康“安全网”踔厉奋发,让青春留下无悔印记。

责任编辑:金石

上一篇:玉树市卫生健康局开展“老兵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