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化医改工作安排部署,持续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优化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4月2日,召开玉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会,会议紧扣第一轮督导反馈的体制机制梗阻、资源配置失衡、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症结,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精准破题,以系统重构的创新思维谋篇布局,全力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督导反馈直击“痛点”全面整改刻不容缓
会上,第一督导组以数据为支撑、案例为导向,围绕六大核心、11项二级指标、39条具体细则,全面剖析了12家社区及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既肯定优势,更直指短板。督导发现,医共体建设仍存在管理松散、医疗质量隐患、公卫服务滞后、就医环境欠佳等待优化的深层次问题,并梳理出47条问题清单、89条责任清单、140条时限清单,现场向各基层分院交办问题清单,要求必须建立“问题-责任-时限-销号”闭环整改机制。并强调:这些沉疴痼疾已成为制约医共体健康发展和全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推进整改,确保问题清仓见底、整改落地见效。
典型示范强化引领经验交流凝聚共识
会议特别安排首轮督导中排名前列的小苏莽乡中心卫生院、扎西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新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作经验分享,尤其是小苏莽乡中心卫生院经过系统改革与创新实践,实现了从相对薄弱到能力跃升的成功蝶变。三家单位通过创新“就诊流程再造+总院资源下沉+技能轮训提升”三位一体模式,推行全链条精细化管理,通过“引育用留”人才机制、藏医药特色服务开发和健康宣教“六进”活动,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创新暖心医疗服务模式,以就诊环境人性化改造、“一人一策”精准诊疗和绩效管理改革为突破,打造“双满意”医疗服务品牌,用“绣花功夫”为全市医共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以“三个转变”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市卫健局局长索南才措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当前医共体建设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必须拿出更大决心、更实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从管理方式粗放向精细转型,资源配置从分散向协同转型,服务模式从被动向主动转型。具体部署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靶向治疗。严格落实院长驻岗履职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医疗机构规范运行。针对问题突出的卫生院,总院要派驻工作组蹲点指导,开展“一院一策”精准帮扶。二是织密监督网络,拧紧责任链条。建立“双问责”机制,既查具体问题又查领导责任。开通群众监督热线,对反映的环境卫生、服务态度等问题实行即接、即核、即改,形成社会监督合力。三是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能级。借助总院专家驻点帮扶、“师带徒”等举措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能力,全方位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四是破除思想桎梏,凝聚改革共识。破除"本位主义"思想,整治"躺平式"作风,杜绝"情绪化"工作,确保改革"一张蓝图绘到底"。五是强化整改落实,确保善作善成。建立“三单管理”实行挂图作战,总院要当好“裁判员”,更要做好“教练员”,卫健局将持续开展多轮次、滚动式督帮指导,确保整改见底清零,不达目标绝不收兵。
会议号召,全系统干部职工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将整改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既要对标先进补短板,更要立足实际谋创新,通过压实主体责任、强化使命担当,打破区域壁垒,构建全市医疗“一盘棋”格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为保障全市人民健康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市卫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医共体总院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玉树市卫健局副局长彭德尖措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