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市努力让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时间:2025-05-21 12:18 来源:玉树融媒 作者:消息 浏览:次    

  玉树市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垃圾治理”等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通过源头管理、中端建立健全收运处置体系,末端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努力让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一、因“格”制宜,努力让垃圾源头减量化。一是建立四级网格化工作机制。按照“网格化划分、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运作、责任化落实”的工作模式,建立覆盖市、乡镇街道、村、社和自然村的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网格化体系。网格员每天巡逻各自区域环境卫生状况,并及时开展垃圾清理,确保“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形成了全体群众、生态管护员广泛参与的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治理和监管格局。二是开展多种专项行动。结合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五个全域”专项行动、城市“微治理”、创城创卫成果巩固等工作,组织开展市区环境卫生、农村牧区环境卫生、河道水域、交通道路环境卫生整治和经幡规范悬挂行动、“洁城行动”等各类环境整治行动600余次,清理各类垃圾5吨左右。制作主题宣传视频,深入农村牧区、社区开展主题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发放主题倡议书10万余份,发放宣传资料约10000多份,开展宣讲活动200余次,受益群众达20万余人次。三是坚持严管重罚。坚持严管严罚,对随意丢弃、倾倒垃圾等行为实施有奖举报,并对倾倒垃圾人员在微信群予以曝光,进一步增强群众主动参与保护生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因时制宜,努力让垃圾处理无害化。一是实行定时普扫、全天捡拾模式。先后投入1545.5万元购置了乡镇垃圾清运车、垃圾转运车、垃圾桶及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市区环卫工人实行人员定岗、定位、定责的保洁作业管理体系,道路保洁实行“每人一段路面、定时集中普扫、全天巡回捡拾”模式,将绿化带捡拾、背街小巷治理、公共广场保洁、垃圾桶管护等内容纳入保洁员管理范围,达到了“中午晚上有人管,24小时巡回捡”全天候保洁效果,保证主干道每天保洁时间不低于16小时,次干道每天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同时,机扫洒水实行“洒、扫、冲、洗”作业法,道路机械化保洁率达到85%以上,垃圾清运实行“密闭运输、集中压缩、日产日清”模式。二是完善城乡垃圾分类回收处置体系。综合考虑人口、地理交通、垃圾量等因素,建成乡村垃圾分拣站10处,建立完善“社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乡镇村社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二分法”简单分类,按量按时灵活转运;市区形成了“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方式,实现了厨余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先后在各小区发放垃圾桶4581个。

  三、因废制宜,努力让垃圾利用资源化。一是全面使用塑料替代品。玉树市全面推进禁塑减废,市政府与3000多家商户、企业法人签订了承诺书,全市医药、商超、市场、餐饮等各领域全面使用塑料无纺布,并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目前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率逐步下降。二是建设助残垃圾分类厂。为做到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玉树市成立净洁助残垃圾分类厂,通过“源头分类+二次分捡+压缩利用”模式,日产生可再生资源3.5吨,既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又对生态环保做了贡献。建设1家小型砖厂,进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年出售砖约130余万块。三是探索开展可回收垃圾变现试点工作。玉树市在部分乡镇村社探索开展可回收垃圾变现试点工作,村民将日常生活所产生和在环境整治期间发现的垃圾分类后,将可回收物分类整理,放到指定地点,由乡镇统一负责定期将可回收垃圾送至市区,按照市场价现场结算,让废品变现。变现后的收益为购买群众生活用品。不仅减少了可回收物的浪费,还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同时进一步培养了村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增强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责任编辑:金石

上一篇:【玉树市】玉树造林筑绿提升水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