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防汛机制要“活”,全力构建高效指挥体系
自进入汛期后,玉树市第一时间组建防汛指挥部,水利、城管、气象、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密切协作,建起防汛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气象部门预警“叫应”与应急部门“响应”一体运行会商联动机制,乡镇街道“呼应”和包点干部“叫醒”紧急呼应机制,形成市、乡镇街道、村(社)、包点干部四级防汛网络,以防汛指挥部为枢纽,建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四级应急响应机制。同时,在玉树市疫情防控静默管理期间,成立了防汛应急响应工作群,做到线上发布雨情预警信息、线下闻“汛”而动,以“汛”为令,第一时间吹响防汛救灾“集结令”。截止目前,向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成员单位实时发送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244期。
立足排查隐患要“全”,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止”的原则,结合“461”联心共建机制,严格落实“防汛四级包点”机制,即县级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包村(社),村(社)干部包户。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乡镇街道、村社、户,对各寺院、夏季牧场零散居住户、地质灾害易发点等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水利设施、中小河流、学校、敬老院等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开展全方位、全天候巡查排查,抓好“防、调、抢”三个关键,全面提高应对突发汛情和险情的能力。截止目前,共排查6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自然资源、消防救援、交通、水利等部门累计投入救援抢险机械35辆。
立足转移群众要“早”,有效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玉树市牢固树立“转移就是最好的避险”的理念,把“转移”作为应对极端天气的关键举措,严格落实“撤、封、控”三项措施,对全市沿线各进山口道实行封闭管理,山区、河道及沿山所有施工、涉水作业全部暂停,实现防汛避险全面到位。同时,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和全域静默管理的要求,严格落实“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理”五个关键环节工作,439名乡镇街道干部下沉一线落实“人管人、人盯人”措施,建立网格化转移体系,坚持对高陡边坡、危旧房、低洼等危险区和隐患点涉及人员“三个紧急撤离”,通过搭建应急帐篷、启用党员活动室等方式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必转,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转移避险群众14户61人,发放帐篷、行军床、被子等应急救援物资121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400余份、避让地质灾害提醒函65份。
立足防汛保障要“足”,不断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防汛应急预案,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人员紧急转移方案,不断强化各类防汛预案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民兵、生态管护员、包点干部熟悉村情、路况等作用和消防救援、武警等专业救援队伍作用,建立“1+12+62+2505”防汛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即1个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2支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62支村级兼职救援队伍,确保1村1支巡查队伍,每支队伍均明确牵头单位、牵头人,保证工作高效、有序运转,随时保持临战状态。目前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人数达2505人。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扎实做好防汛物资储备,紧急调度储备雨具、救生包、排水泵管线、沙袋、铁锹、手电筒、发电机等防汛物资20000余件。
立足值班值守要“严”,坚决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自进入汛期以来,全市各乡镇街道、市防汛办和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领导带班值班值守、信息报告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做到不脱岗、不离岗,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知。严格落实分工包点制度,乡镇街道、村(社)干部“点对点预警、面对面巡查、一对一值守”,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应对处置。截止目前,玉树市12名县级领导干部、186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253名包村干部和140名民兵靠前驻防,坚决筑牢“防汛壁垒”。同时,由市纪委监委牵头组成督导专班对全市汛期领导干部值班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全市各部门单位落实落细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立足宣传教育要“广”,全力提升群众防灾意识
切实加大对防汛防疫宣传力度,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等形式,大力宣传疫情防控规定、防汛知识及最新天气预警信息等,加强对防汛避险知识和灾害形势分析的宣传,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宣传,营造“积极防疫、安全度汛、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防护意识、安全意识和防灾意识,消除群众麻痹松懈思想,使群众了解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群众安全度汛。截止目前,共发送气象预警消息43期,防汛救灾知识1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