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育英才”挖掘潜力。坚持树牢鲜明选人用人导向,着眼于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不断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全市12个乡镇(街道)共配备35岁以下的领导班子成员38名,占39.18%,大学及以上学历93人,占95.88%;大力实施村干部“蓄水池工程”,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提升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学历层次,优化学历结构,目前村(社区)“两委”干部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77人,占40.2%,村级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全覆盖开展任前培训,抓好学历提升,全面提升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能力素质;完善村(社区)干部报酬机制,着力推动村干部绩效考核精准化,根据综合考评结果,按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的2.5倍的30%计发村干部履职绩效工资,有效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全面推行“五个联创、五好双星”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强村带寺•双星联创”工作,2023年度共评定“五星村”21个、“五星寺庙”17座。
通过“引贤才”添加活力。持续开展乡镇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对乡镇实行倾斜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干事创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玉树市产业指导中心县、乡、村三级临聘人员76名,为乡村人才队伍注入新生力量;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力度,从现任村干部、退役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脱贫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中按照“223”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17名,其中大中专学历及以上142人,占44.8%,45岁以下267人,占84.2%,从源头储备培养接续力量,夯实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通过“强骨干”蓄足动力。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围绕农(牧)业产业发展需求,12名省市科技特派员围绕牦牛、青稞、食用菌三个主导产业开展全方位技术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引进的青稞品种昆仑14号、18号亩产量达到144公斤,自主研究应用的“牦牛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被应用于3200余头牦牛进行寄生虫防治,对牦牛线虫病和牛颚虱的防治效果均达100%。明确“四个一”联系指导责任,每个乡镇(街道)确定1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每个村确定1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推动,每个村选派1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每个村确定1个市直部门结对帮包,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组工简讯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