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校准靶向,确保调查研究选题精准。玉树市始终坚持结合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科学谋划、精准审题,做到调查研究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同频共振”。一是强化对标学习,把准选题方向。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采取读书班研学、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等书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对玉树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中央确定的12个方面调研内容,紧紧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困扰的老大难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突出问题,明确调研选题的主攻方向。二是强化问题导向,提升选题精度。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通过“基层点题、群众出题、主动破题”等方式,对标陈刚书记3次来玉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梳理事关玉树市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立足分管或联系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智慧城市留言板、信访举报等各类信息平台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在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信访接访时基层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确定调研课题23个、确定正反面典型案例各1个。三是强化审核把关,提高选题质量。实行“一议双审”制度,由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集中议、党委书记初审、州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第六巡回督导组复审,对发现的“大而空”“小而碎”的选题、没有贴近中心工作的选题、没有结合个人分工的选题等,及时反馈并督促修改,防止盲目调研、为调研而调研,确保从一开始就把调研标准拉高、把调研课题定准。
坚持统筹安排,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玉树市始终坚持以增强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关系为目标,真正做到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把为民服务的事办实。一是统筹课题调研和实事调研。研究制定《玉树市县级领导班子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确定了23个调研课题,在督促了解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六个一”落实情况、乡村振兴领域、平安建设情况和第一书记管理工作、“461联心共建”“一联双帮”等活动中,做好课题调研和实事调研的“结合文章”,明确实事调研不定方案、不列计划,不作时限、次数要求,充实课题调研的形式和内涵。截至目前,29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共开展实事调研130余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8项。二是统筹个人调研和联合调研。紧扣调研课题和中心工作,对与23个调研课题有关联的86家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采取调研组组长、调研单位主要负责人“双牵头”的方式,开展联合调研115余次,梳理发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100个,形成综合性调研报告和系统性解决方案,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玉树市落地生根。三是统筹学习先进和弥补短板。“四大班子”及法检两院、市纪委监委聚焦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组织40余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赴巴塘乡、新寨街道、下巴塘村、西杭社区进行观摩交流。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的方式,分批次、分领域互相学习借鉴,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学经验”“取真经”,对标对表找差距、理思路,以“入眼入耳”推动调查研究“入脑入心”。
坚持提质见效,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玉树市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理念,注重过程管控、科学研判、建章立制,确保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措施。一是坚持真督实导,确保调研有序开展。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与州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第六巡回督导组积极对接,及时了解对调研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推进进度,加强对各调研组的调度指导,重点看是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是否真正把问题研究透彻、把根源症结找准,是否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确保调研成效。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实成果转化运用。全市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重中之重,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及时协调解决、不等不拖;对于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实行首接首办责任制,确保负责到底、解决到位;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列出问题清单,长期跟踪问效。目前,通过调研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措施建议111条,有力推动解决制约玉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反复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注重从制度上找原因、找对策,推动制定《玉树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玉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帮工作机制》等制度机制14项。三是坚持定期评估,提高调研成果质效。坚持“开门搞教育”“开门抓评估”,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调研情况进行实地看、现场问、座谈议、即时评,对开展调研工作、推动成果转化运用等情况进行阶段性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主题教育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截至目前,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1次,收集成果交流材料23份,以真评实议传导压力责任、促进工作落实,着力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