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初心,用脚步丈量教育情怀|记玉树市第一民族中学校长、教师更松尼玛

时间:2020-08-16 11:5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消息 浏览:次    

  从教35年来,他扎根玉树,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心力。在兼管十所山区村小期间,即便每次步行走完十所村小,得要一个月时间,但每年每一所学校他都要去四五趟。为了控辍保学,他徒步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宣传义务教育法,而且每年还带着教师开展扫盲工作,他成了老百姓眼里无人不识的“徒步王”。——题记

  1985年7月,从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更松尼玛,不顾家人反对自愿申请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新寨小学(玉树县结古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任教。当时这所学校只有五个教学班,办公条件差,宿舍简陋,很多教师没办法住校,他却坚决要求住在学校,亲身体验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儿童的真实生活。当时学校虽然没有像样的一间宿舍,但最终还是想方设法给他腾出了最好的一间宿舍,可他没舍得住,留给了学生住,他自己则住进最简陋的那一间。此举感动了学校不少师生和家长。

  当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所有生源均来自农牧区,不要说受过学前教育,有的甚至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讲,这对语文和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建校时间不长,学生没有学习根基,成绩普遍低。就在这种艰难条件下,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师表,不能误人子弟,努力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他是这里无人不识的“徒步王”

  几年的工作使更松尼玛意识到:只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素质,掌握灵活多样、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他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先后自学完《小学教材教法》《小学生心理学》《教学改革丛书》以及各种版本的教材教法课程。

  1988年1月,更松尼玛被县文教局任命为玉树县结古镇中心寄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校长的同时,他坚持带了两个班级的两门课程。因为是寄宿制小学,这些年来,更松尼玛很少有完整的休息时间,除了办公事外出外,8小时以外的时间也大多是在办公室里度过,他因此成了大家眼里的学校“值班长”。

  受益于玉树“普三”“普四”以及“两基攻坚”,学校得到了空前发展。根据教育需要,玉树县人民政府在结古镇属地区先后办起了十所村级小学,为了能实施“一条龙”的管理办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命他为总校长并兼管这十所小学,其中的扎芒村小距他的中心学校有75公里,当时在没有配备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每一所学校每年最少要去四五趟,村小分布点多而广,坚持转完这十所村小,转一圈,最少要一个月的时间,风雨兼程,有时可以骑着马,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徒步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当地老百姓也都认识这个“徒步王”。

  十几年来,若按公里计算,他可能走完了几个万里长征。前几年感觉身体每况愈下后,他就买了一辆旧摩托车,这样就能经常穿梭在十所村小之间。后来,交通方便后,他一年就能下乡几十次。他还身兼人大代表的重任,深入基层,现场办公,调查研究,布置年初任务及常规管理,解决各校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经过十几年艰苦不懈努力,每个村小不断发展壮大。从1985到2014年,就玉树市新寨小学一所学校为例,该校从60名学生发展到了在校生1300多名学生。数字的背后,无不凝聚着更松尼玛的心血和汗水。

  近几年,一些农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受到较大冲击,招生难、辍学人数不断增多,成为地区教育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他走村串户地给群众做工作。每学期,他都要组织召开五次以上的家长会,并及时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性文件。平时,更松尼玛不只是控辍保学。针对附近地区青壮年文盲比重大、任务重,在没有安排专职人员和经费的情况下,每年他还带领部分骨干教师,走村串户,宣传教育,创办扫盲班,识字点等多种形式开展扫盲工作。

  几年间,基本消除了附近几个村的青壮年文盲,为该村赢得了“无文盲村”的荣誉称号。1993年,结古地区爱科学周活动中,组委会授予他“优秀组织者”的荣誉,并荣获中共玉树县人民政府“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7年9月他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二届“中华扫盲奖”。

  此后,玉树市结古镇中心寄宿制学校开办了九年一贯制初中班。该校在98、99年两次被全国少工委授予“红领巾学校”和“植树造林先进集体”,成为家长心目中的“放心学校”。现在,学校成了玉树县有特色的模范型学校。

  更松尼玛也多次获得奖励,1998年、1999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州优秀校长”;2005年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为国家培养小公民”成绩突出奖。

  灾后重建的路上,从不缺席

  2010年4月14日,地震突然袭来,打破了以往宁静和谐的校园生活。围墙撕开了口子,教学楼变成了危房,学校被迫停课,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了,美丽的家园玉树也陡然之间变得伤痕累累,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面对天灾,学校的教师没有等待,自上而下全体教师都以实际行动加入到抗震救灾保卫战中。在更松尼玛的带领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疏散学生,使原本混乱的局面变得有序起来,及时地将学生集中到宽敞的操场上,使得师生伤亡为零。

  地震发生后,学校财产受到了严重破坏,学校教学用房和各种生活用房大部分倒塌。没有倒塌的房屋也全成了严重危房,已无法使用。所有教学设备、设施全部被毁,学校已丧失了教育教学能力,无法开展教学工作。因此,重建学校势在必行。

  这一切都牵动着更松尼玛的心。他迅速安排:白天,教师们正常上班,保持通讯畅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晚上,专人护校巡夜,并实行24小时值班。老师们不畏艰险,校领导身先士卒,从废墟中将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办公设备和重要数据资料抢救出来,使学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地震给玉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有学校都在等待重建。他说:没有学校,孩子们怎么学习?不少学生家长等不及了,纷纷办理转学手续,即将入学的孩子的家长也有了将孩子送到外地去学习的念头。因此尽快搭建帐篷、建好板房学校迫在眉睫。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学校上下齐心努力下,学校于很快复课,成为了玉树返校学生最多、最早的学校之一。

  为了能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学生异地转移就读》的精神,更松尼玛既要照顾好自己的学校,又要四处联系、积极疏通异地学校,规划学生转移。在百忙之中,又奔赴千里之外的石家庄教师培训基地和天津耀华滨海学校实地考察。最终,在河北石家庄教育部门和青海省的大力协助下,学校初中部286名学生顺利转移至河北省石家庄教师教师基地培训中心就读,同时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市玉树民族中学;小学部101名毕业学生顺利转移至天津市耀华滨海学校就读。

  为了一心一意将灾后重建工作做好,2010年更松尼玛说服妻子提前退休回家照顾家庭。妻子退休后,他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了学校拆迁、规划、重建工作中去。

  2012年,学校学生全部正式入住并复课。为了解决学校教师后顾之忧,更松尼玛风餐露宿又投入到了学校周转房的征地筹建工作上,经过百般周折,换来了学校周转房的建成。

  由于疲劳过度,再加上他身患高血压,这位康巴汉子还是倒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住院治疗半个月后,他又迅速回到工作岗位上,坚持同步抓好学校软件的科学重建,重塑健康心理,提振成功信心。

  2014年8月,更松尼玛被调任玉树第一民族中学校长。来到新学校后,在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他把绿化周边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校园是每个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放飞梦想的地方!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在抓学校建设的同时,更松尼玛还始终牵挂贫困学生家庭。他时常下基层,结对帮扶,用他自己的钱给贫困农牧民日常费用,经常找民政部门或动员爱心人士对一些生活非常困难的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不单单给精神资助,还给他们心理辅助。

  “关爱师生,是我应尽义务和责任”

  2020年2月以来,全国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各地陆续推出了学校应对延时开学的举措和办法。面对客观现状,如何能保证孩子的正常学习成了一个重大的课题摆在眼前。更松尼玛迅速响应上级号召,在玉树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投入到学校的疫情防控一线。

  为确保防控措施落细落实,更松尼玛对排查工作提出了“硬核”要求:凡从外地返乡教职工或者与外地返乡人员有密切接触者,一律自我隔离14天。为保障宣传效果,他认真搜集相关的文件和信息,通过学校教职工工作群、学生家长群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知识,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师生做好自我防护。

  “课虽停,孩子的学习决不能耽误。”按照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更松尼玛结合学校实际,带着两名计算机任课教师专门前往移动公司协商利用“云视讯同步课堂”平台开展“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自主学习活动事宜,并安排各学科老师进行线上辅导。同时,动员学校教师运用网络平台督促学生每日打卡当天作业,并通过班级微信群、钉钉群给学生解疑答惑。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师一生总在心。春节前后,更松尼玛特别关注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有时间,他就会为这些孩子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同时经常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和沟通,通过各种形式,关注孩子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并督促班主任多关心关爱困难学生,把学生的冷暖真正放在心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开学后校长总爱对老师们说的一句话是:“关爱学生,是我们应尽义务和责任,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绝不能因为疫情的影响和我们工作上的失误,让玉树第一民族中学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35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更松尼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并闯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在担任玉树市第一民族中学校长后,更松尼玛经常起早贪黑,四处求教,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松尼玛将继续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条路上不断求索,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