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扎西:“苦孩子”扶贫记

时间:2017-09-20 17:49 来源:中共玉树市委宣传部 作者:办公室 浏览:次    
  巴桑扎西,今年46岁,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交通局副局长、派驻小苏莽乡协新村“第一书记”,2016年他被评为玉树市优秀“第一书记”。

  巴桑扎西15岁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为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本来品学兼优的巴桑扎西不得不辍学打零工、当临时工,后又因公失去了一条胳膊,草原上的人们都同情地叫他“苦孩子”。

  两年前的春天,巴桑扎西背着行李来到了协新村,群众对这个缺一只胳膊的“第一书记”很好奇,私下里议论,上面派来了一个残疾人当“第一书记”,可能做做样子过几天就走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巴桑扎西一来就住到协新村党员活动室的宿舍里,一住就是三个月。

  期间,他不急于开会、“施政”,而是带领扶贫工作组,一户一户地挨个走访,了解情况。他想了解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群众的贫困程度到底如何?二是群众对扶贫攻坚到底有怎样的期望?三是全面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在村里贯彻落实的情况。为此,村里的群众风趣地叫他——“找问题书记”。群众纷纷说:以前是我们跑到村里、乡里反映问题,现在第一书记亲自到家里问情况,这样的书记还是第一次遇到。

  这三个月,他与村干部朝夕相处,共同商量着做一些身边的、能够做到事情。首先他们根据村党员活动室处于村中心枢纽位置的特点,开展了环境整治,党员活动室改造、村党员干部形象、制度上墙等一些工作。争取10万元资金,铺设近3公里的管线,通了自来水,结束了协新村“守着源头无水喝”的历史。争取6万元,维修了党员活动室院墙、大门。

  巴桑扎西了解到村里的群众就医极不方便,得个小病也得去百公里之外的乡政府。对此,他与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协商,把两间长期闲置的房屋改造成诊所,又与乡政府卫生院协调,按年底结算的方式供应群众必需的一些常用药品,市交通局为了支持巴桑扎西的工作一次性解决了2万元的药品购置款。村医洛周说:“第一书记来了之后,找过我几次,要我发挥作用。对此,我很乐意。这两年,第一书记帮助我做了屋顶防水,购置了药架和一些常用器械,解决了买药品的资金。他确实是一个心里装着群众的第一书记。”

  针对协新村群众吃菜难问题,巴桑扎西和驻村扶贫工作组经多方努力,争取到长60米、宽7米,投资达30万元的蔬菜温棚项目3个。并于2017年9月10日开工。村主任尼么指着一袋袋蔬菜种子高兴地说:“今年过年,群众不仅能吃上土豆、芫根和牛肉,还能享受到绿色蔬菜炒肉的生活了。”

  2015年夏天,巴桑扎西去西宁看病。有天半夜,他突然接到村支书的电话:洪水冲断了两个村的3条牧场道路、冲垮了水渠,对群众牧业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他听后心急如焚,立刻起身找便车赶回玉树,并在结古镇雇了挖掘机立即前往通路、修渠。当村支书告知他村里没有钱支付这笔费用时,巴桑扎西拿出了自己准备看病的3万元现金。

  村干部和老百姓说:“他心里时刻牵挂着协新村,这样的第一书记我们欢迎。”这不,这两年春节、藏历年期间,他想尽办法多方协调,给五保户、贫困户的送去的慰问金超过了10万元,还送去了太阳能照明设施20套,安装村道太阳能路灯20盏,这几天又通过爱心人士送来了600双冬鞋、手套、书包等用品……

  当问起下一步打算时,巴桑扎西说:“协新村有撂荒地近40公顷,看着这样优质的农田一年一年的荒芜,我的心里着急啊。盼望着耕耘、期待着播种和收获。下一步,就要把撂荒地变成经济作物实验区,一步一步地拔掉穷根!”

  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这个“苦孩子”巴桑扎西的身上,照在只有一只却有无穷力量的胳膊上,照在协新村老百姓期待的脸上,照在绿色的山岗上。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