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丨记玉树市当头村第一书记周洪海

时间:2020-11-02 10:10 来源:三江源报 作者:消息 浏览:次    

  周洪海,现任玉树州委老干部局副局长,2018年,州委组织部派任到玉树市巴塘乡当头村任第一书记。到任后,在村“两委”的支持配合下,他为该村群众持续增收、稳脱贫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被玉树市巴塘乡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勤学苦思,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能力

  扶贫先扶志。为了从精神上鼓舞士气,周洪海勤学苦思,积极参加扶贫培训,学习相关的扶贫政策、为脱贫帮扶项目、拓宽思路。为全面掌握当头村基本情况,两年来,亲自上门宣讲国家扶贫政策不下10次。在他的精心安排和部署下,当头村64户贫困户脱贫信息明白卡、连心卡,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卡,家庭各类收入构成明白卡等有关精准扶贫工作建档立卡工作完美收官,成为精准施策掌握基础数据、制定三年村集体经济工作规划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夯实精准“扶志”的工作思路,结合老干部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和语言优势,多次组织离退休干部中的“五老”深入当头村开展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包虫病预防、环保知识等政策的宣传。截至目前,集中宣讲7场次,免费义诊1次,登门入户讲解发放藏汉双语中央一号政策文件宣传册3万册、驻村上党课6次。

  不畏艰辛,只为农牧民早日脱贫

  在扶贫的这300多天里,周洪海经常轻车简出往返于“咽喉之塞”。通往当头村的路可谓险要,依山而建,一遇到暴雨,山体滑坡常有发生,路的另一侧是汹涌的通天河,可他不畏艰辛,时常深入田间地头,入户走访进行调查,把扶贫期间出现的问题一一记在扶贫日记本上,广泛征求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能当时解决的立马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局主要领导和部领导。为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改善帮扶村的集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开展了“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定期“走亲戚”,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两年多来,为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慰问金12.21万元和53.9万斤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农牧民苦,才是真的苦。只要他们早日脱贫,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这是周洪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久久之功   只为打牢民生之基

  若要富,先修路。通往当头、直供、格弄三个社的路坑洼不平,阴天下雨,农牧民群众出行不是一身泥,就是一身土,时有发生车辆侧翻的状况。考虑到农牧民群众自身安全和今后农产品外输便利,周洪海带领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多次勘查,多方协调,同巴塘乡所属兄弟村共同筹集资金购置价值110592元的大型挖掘机、3台价值6500元(每台)的小型挖掘机和压路机1台,巴塘乡当头村至乡政府70公里的村级简易道路得到长效、稳定维修。同时,为当头村农牧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州、市相关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4019.3万元的国家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当头村3个社的群众正常照明问题。为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结合藏区特色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国家投入的100万元购置了牦牛和商铺及185.76万元的产业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的长效化,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薄弱的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贫目的。 

  农牧民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的生活,已成为他马不停蹄奔波的动力。他时刻谨记习主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谆谆教诲,把党徽戴在胸前,把责任扛在肩上。两年多来,驻村蹲点300多天,走家串户,体察民情,从关乎老百姓的小事入手,以增加收入为目的,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的称赞。那一声声亲切而温暖的“周书记”,便是对他工作的认可和发自肺腑的感激。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