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玉树10年,有一种发展轨迹叫奋起直追。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玉树走过了极为不平凡的10年。这是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10年。
毋庸置疑,玉树灾后重建是人类抗灾史上条件最苦、困难最多、情况最复杂的重大工程。随着千余个重建项目完成,通过重建与发展的有机衔接、无缝对接,玉树早已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新生的气息,实现了从顽强挺立到充满活力的历史性嬗变。
重建或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对于玉树来说,对于青海来说,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咬紧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不动摇。
透过浴火重生的喜悦,玉树借势重建,精准发力,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可可西里申遗、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重大历史机遇,奔向自己的目标任务——“保护生态、维护稳定、改革发展”。
地震是灾难,同样也是契机。
——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3.25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010元增加到35167元;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由2419元增长到913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
——完成共玉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改建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架起了“高速通道”;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基层群众岀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较地震前增长26.3%,乡镇道路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100%。
——玉树机场共运输旅客161万余人次,玉树机场改扩建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完成330KV大电网进玉树、110KV电网六市县联网等重大电力项目,实施56项通电工程,彻底结束了群众“用电难”的问题。
——解决45个贫困村、3.8万贫困人口、16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全州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38%和96.72%;通讯覆盖率达到100%。
——畜牧业发展打破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自产自销的单、散、弱、粗模式,通过培育发展多种模式的新型经营主体,把牧户家庭集中起来、组织起来,形成适度规模,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实现收益最大化。
——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玉树文化节庆品牌,成功举办“玉树赛马节暨雪域格萨尔文化艺术节和三江源水文化节”“中国青海国际冬虫夏草暨藏医药展交会”等多个全州性重大节庆活动。组织文化旅游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旅博会、青洽会等国内大型展交会。
……
曾经被地震摧垮的玉树,在短时间内奋起追赶,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经济基本实现了由粗放向集约、由被动向主动、由数量向提质的巨大转变,自我发展的内力和后劲越来越足。
10年,已然深刻改变了玉树的历史轨迹。
9
玉树10年,有一种切身感受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关乎百姓安危冷暖。习近平总书记对玉树“让发展越来越好、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嘱托,饱含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谋民生之利,办民生之事,解民生之忧,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这是激励更是鞭策,这是号令更是指引。
10年来,玉树坚持每年将75%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项目,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0年来,改善了5500多名贫困群众住房条件;解决12万群众的饮水问题;为2万多人送去了光明。
10年来,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初升高升学率从32%提高到98%,幼儿园入园率从3.5%提高到68%,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0.2%提升至96.1%;通过北京、辽宁、四川、湖北等“异地办班”,六千余名学生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10年来,医疗用地较震前增加77%,医疗卫生机构较地震前增长18.6%,每千人拥有床位数由2.45张增长到7.15张,增长192%;卫生计生人员由989人增长到2059人,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88.4%,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包虫病患病率由2010年的3.74%下降至2019年的0.69%,人均期望寿命较地震前提高6岁。
10年来,实施可可西里5个保护站及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设施提升工程,帮助各市县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全州“厕所革命”项目,新建和改造厕所8324座,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增了新绿、添了新彩。
……
伴随着三江源的晨曦,一片片崭新的藏式民居上空炊烟袅袅;孩子们背着书包,欢欢喜喜地走进坚固漂亮、教学设施一流的新校园;汽车在玉树市宽阔平整的公路上有序行驶;通天河畔的温室大棚中,村民们已开始辛勤劳作……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多惠民。新玉树,人民生活的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10
玉树10年,有一种合拍共振叫绝对贫困“清零”。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希冀,也浓缩着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镌刻下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的时代画卷。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玉树州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对标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走节点、抓重点、攻难点,聚力提升脱贫质量,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推进。
截至2019年年底,全州已有2个贫困市县摘帽,其余4个贫困县、16个贫困村、2.57万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摘帽条件。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34%下降到2019年底的3%以内,实现了绝对贫困“清零”目标,与全省合拍共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10年来,“大扶贫”格局如同温暖的阳光,照到了玉树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全州388名州县级领导,708个州、县、乡机关单位,2.2万名党员通过“一联、双帮、三治”工作,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构建州县乡村齐抓共管、行业部门齐头并进、社会扶贫齐心协力的模式;
主动加强与北京对口支援工作衔接,坚持“扶贫+扶智、扶志、扶治”,落实对口援助资金13.67亿元,实施各类援助项目90余个。
内力+外力,玉树何愁不能全部脱贫?!
——10年来,持续增强的“三保障”让贫困群众教育、医疗、住房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着力补齐“高中”和“学前”两个最大的短板,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资助贫困家庭学生资助3.7万人次;异地就读学生占全省一半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1%以上,贫困代际传递有效斩断;
开展覆盖全州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筛查和防治工作。实施大病救治、在册管理包虫病患者、医疗救助等;贫困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管理和贫困群众医保参保全覆盖,住院费用报付比达90%以上,部分医院实现了远程会诊,从根本上扭转了因病致贫、返贫的被动局面
完成7020户2.8万人的易地搬迁和1669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涉及6.7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04个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实现并网发电,7.31万贫困人口受益。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得到解决,贫困户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怎能不持续增加?!
——10年来,从“输血”到“造血”,玉树脱贫后劲持续巩固提升。
积极构建“县有产业园区、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渠道”的产业架构,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共建成5处县级扶贫产业园,1处省级扶贫产业园区,受益贫困人口1.56万;
旅游收入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带动住宿、餐饮、手工制品加工等行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50.5MW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带动104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增收;
把生态保护与扶贫紧密结合,设置一万余个生态管护员岗位,园区内实现“一户一岗”,户均年收入达两万余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贫困户收益双赢。
结合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市场需求等,实施贫困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6270人次,通过培训和设置环卫、服务业等岗位,2304人实现稳定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奔向小康生活,玉树各族群众的底气怎能不越来越足?!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和决胜的阶段,玉树当与全省一起,继续激发“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蓬勃干劲,砥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不折不扣抓好扶贫各项政策举措和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农村人口,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11
今天,当我们迎着新时代的阳光,阔步迈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再来回首走过的十个春秋,深切地感受到:
玉树10年,是雪域高原文明史中荡气回肠的篇章。
玉树10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玉树10年,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一段奇迹。
新玉树,就是彰显于高原极地的中国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载不懈努力,写下玉树恢复重建精彩篇章;百年接力奋斗,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潮平海阔,千帆竞发。
决胜脱贫攻坚,玉树准备好了!
同步迈入小康,玉树准备好了!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总体部署,加快建设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民族团结进步、高原美丽城镇“五个示范省”,推进以生态、循环、数字和飞地“四种经济形态”为导向的结构转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共同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