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玉树10年,有一种“玉树奇迹”令世人为之震撼。
把一场惨烈的天灾变成新跨越的起点,从瞬间“归零”到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需要多久?
在生态保护最为重要、制约条件最为突出、民族宗教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地方完成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需要多久?
答案是令人意外、感动和震撼的!
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是玉树灾后重建的起迄年月。其实,除去三江源三个漫长的冬季,实际有效工期不到两年。
高原极地创造了“玉树速度”“玉树奇迹”。
与时间赛跑。震后不到一天,邮电和通信基本恢复;震后不到两天,初步解决重点地区的通电问题;震后不到三天,1000多名重伤病员全部转运到外地医院救治;震后第4天,玉树孤儿学校复课;震后第7天,省委省政府召开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会议;震后第20天,禅古、甘达村新社区建设奠基,玉树灾后重建正式拉开序幕……
与时间赛跑。震后两个月,国务院批准印发《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新玉树、新家园的蓝图正式绘就;震后不到三个月,玉树灾后重建第一个重点项目巴塘机场夜航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震后重建以来,4天盖起一层楼、9天建好一套住房。
与时间赛跑。在不到两年的有效工期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对口援建省市和央企及部队的大力支援下,青海人民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完成了迄今为止人类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重建。
与时间赛跑。在不到两年的有效工期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建目标,省委省政府以“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坚定信念,坚持科学依法高效和谐重建,全面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
短短三年,蓝天白云、红墙白瓦,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社会主义新玉树在雪域高原重获新生、傲然挺立。
在全世界目光的聚焦下,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在全省群众的期望里,灾后重建漂亮完成,由此诞生了一张蓝图生长为一座城市的人间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赋予我们愈挫愈勇的信念和力量!
6
玉树10年,有一种精神力量引领我们砥砺向前。
时至今日,看到地震遗址——那栋位于结古镇南出口的巴塘河边,有两层已经陷入地下的五层小楼,仍然让人感受到10年前那场地震有多么的强烈。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力量。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刻阐述,不禁让人联想到玉树地震中那座闪亮的精神丰碑——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一个地方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外在表现,更存在于精神世界。在历代传承的草原文化滋润下,孕育了玉树人民乐观、积极、不认输的心态。
10年前的地震,玉树人民没有被灾难吓倒,而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重建家园,各族干部群众发扬“不放弃、不抛弃”的同心精神,树立“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的担当意识,铸就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其中迸发出的崇高“精神火花”和先进价值内涵,为当世鉴,为后人传。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正是由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凝结成的,他们中每一个个体的努力,组成了这股强大的精神。
日继之夜,生继之死,生死关头呈现温暖深沉的人性光辉。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不幸倒下的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韩慧瑛、为抢救孤儿院被压师生不幸罹难的香港“爱心义工”黄福荣、为灾区捐赠物资遭遇车祸的兰州“最美新娘”李成环……在灾难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做人间大爱,什么叫挑战极限。
强忍悲痛,守望相助,中华大地奔涌规模空前的爱心暖流。北京、辽宁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四大央企数以万计的援建者,舍家别子、挺进高原,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激情,用爱心和勇气、责任和担当、汗水和鲜血,在生命极地战天斗地,用血肉之躯托起玉树重生。
铭记于心,永不忘记,闪耀人性光辉的名字永远镌刻心头。昂尕、王成元、才仁松保、江巴才仁、普布求然、吕耀忠、拉阳、拉巴卓玛、孙志峰、卓尕、孙德荣……他们为了玉树的新生倒下去了,永远离开了他们爱得深沉的大地。然而,在他们倒下的地方,一座座精神的丰碑像雪山一样屹然挺立。
一种精神的产生从来不是孤立和突兀的,它一定依附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缘于青海的高天厚土、沃野朔风,缘起于世世代代的青海人与自然抗争、顺时势前进的伟大实践;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缘于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还缘于浩浩五千年中华文明,缘于中国文化中鲜明的人文符号和高贵品格。
这种伟大的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两路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等,一起构成了建设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的深刻内涵,鼓舞和感召着青海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新青海精神”必将引领青海全省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青海大地书写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开辟出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
7
玉树10年,有一种“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这里,一个个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故事,犹如大海中的浪花,多到无法捧拾。
2017年10月,一张“最美童心生态项链”的照片走红网络。三江源头,3个孩子把塑料袋等垃圾塞进空的饮料瓶中,串成一串挂在身上,准备回家后扔到垃圾回收点集中处理。
2017年5月,三江源生态法庭敲响了挂牌以来第一锤,被告人因非法收购十只麝香获刑,该案获选长江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4月,玉树州治多县内,一只雪豹进入牧民牛圈捕食牦牛时被牦牛顶伤,当地有关部门对受伤的雪豹进行了救治后放归自然,这样的情况在当地不是第一次,雪豹还出现在省内其他地方。
……
玉树地处三江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在境内干流分别长1217公里、150公里、465.5公里。可利用草场1165.45万公顷。现有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宝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划中,85%的区域在玉树,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在玉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都知道要保护草原,爱护环境。
玉树在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树迎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玉树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新实践。
玉树在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将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实际行动,把三江源生态保护作为最大的政治坚守好、最大的责任担当好、最大的民生保障好。
玉树在行动。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大力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玉树在行动。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了2019年的3.97%,2010年至2019年累计实施荒漠化和黑土滩治理面积464.73万亩。2015年中央决定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后,已有1.8万人走上生态公益性岗位。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春天的隆宝湿地,头顶天空湛蓝如洗,不远处的雪山巍峨高耸,黑颈鹤、鸬鹚、赤麻鸭、黑鹳、豆雁等成百上千的鸟类在水中自由嬉戏,成群的牛羊在湿地周边恬静觅食,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绿色画卷。湿地的管护员牧民老松它开介绍,现在的隆宝,鸟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生态越来越好。
不仅玉树,如今的青海,生态地位更加无可替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上世纪60年代消失的千湖竞流景观再现三江源头;青海湖面积2018年达到4563.88平方公里,比2004年扩大319.38平方公里;雪豹、普氏原羚、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只有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