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格管理,构建环境卫生治理“一张网”
大街小巷越来越干净了,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越来越少了,交通越来越顺畅了,建筑物、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不见了,……几年来,玉树人民欣喜地发现生活的城市一天更比一天美。
谋深计远,所以不穷,变化源于高站位的谋划。玉树州把全域无垃圾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增加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社联动、企业运行、社会参与”新模式,全面推行网格化片长制工作机制,以“大、中、小、微”四个层级,构建城乡环境治理“一张网”工作格局,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同时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构建起“垃圾资源化利用+焚烧处理+无害化处置”的常态化模式,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提升了垃圾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全域无垃圾工作是一项利民之策、惠民之举,广大市民既是创建的主体,又是创建的直接受益者。“要提高人民群众‘眼里见不得垃圾’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形成全民参与的‘大合唱’阵容”“要实现全域无垃圾工作全覆盖,变精致的‘盆景’为亮丽的‘风景’”。
科学制定分类宣传教育年度实施计划,编制生活全域无垃圾指导手册,并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密集型的宣传活动,形成“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和良好氛围。
强化社区基层党建统领作用,通过党员带头、党员联户、党员进社区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当好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工作的宣传员、指导员和监督员。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微信、抖音以及开辟专栏等平台手段,开展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宣传报道,广泛发动社会团体等各类群体全面参与,调动起各行各业的积极性。通过榜样的力量和浓厚的宣传氛围,加强针对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推动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局面。
源头减量、分类回收,促进垃圾循环利用资源化
初步建立起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置体系,推进城乡垃圾减量和分类收集处理。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对于居民生活卫生条件的提高、垃圾源头减量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以及资源化利用,在玉树一般地区和乡镇村社按照可回收垃圾、可焚烧垃圾和无害化处理垃圾“三分法”简单分类,按量按时灵活转运;城市城镇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建筑垃圾和其他垃圾“五分法”推广,基本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焚烧处理+无害化处理”。
垃圾分好用好后能够转化为资源再利用,不但不会成为社会负担,反而能够成为资源富矿。建立与垃圾分类相适应的回收体系,推行“一三五、二四六”垃圾分类回收方式和“垃圾换生活用品、换文具、换油卡、换积分”“七彩彩虹币绿色兑换”等资源化回收模式。
垃圾被认为是具有丰富开发价值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从现实情况出发,建立垃圾兑换超市,垃圾回收收入的30%以现金方式返还给牧民,其余70%兑换生活用品。玉树市助残垃圾分类厂推动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动垃圾处理设施再升级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是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学合理布局,在乡村、社区、重要景点景区等因地制宜建设垃圾回收站、高温焚烧炉,配备各类型垃圾转运车;在乡镇按需配备建设一体化垃圾收集、分类、压缩、焚烧、转运车间;在市县一级配备一站式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
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做好处理设施的规划布局,是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提高。全州已配置户外垃圾箱975个,各类大型垃圾清运车34辆,小型垃圾清运车111辆,累计投入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资金达到7000多万元。
保护环境、铁腕整治,助力玉树天蓝水清景更美
醒目的蓝天呈现在城镇上空,朵朵白云乘风飘动,千姿百态,将高原小镇玉树映衬得清新怡人、美不胜收。
近年来,为守护好玉树百姓头顶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玉树州坚持铁腕治污、劲锐出击,切实做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治理上全要素、主体上全参与”,持续加大对产废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启动对所有环境责任片区的巡查、报备、提醒、督办、周小结、月总结为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区域巡回检查机制,集中清运各类垃圾5万余吨。
一些陈年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及可可西里的垃圾带得到了全面彻底的整治,境内沿江(河)道、沿国省道、沿景区景点、沿草原林区和五道梁、不冻泉区域为重点的青藏公路(可可西里段)沿线等区域垃圾治理实现全域化和常态化。特别是全州3.17万名生态管护员扛起生态大旗,以坚持网格化管理、属地化领导、常态化宣传监督为抓手,将生态管护队伍优势转化为生态保护和治理效能,切实推动江源玉树“颜值”更靓、更美。
全域禁塑、多元共治,全力打好“白色污染”防治战
“禁塑令”曾一度被看作是“一阵风”,但玉树州按照“先减、再控、后禁”的原则,从规范流通环节、引导消费使用、实施专项清理等各个环节入手。鼓励、引导减少使用和积极回收一次性塑料制品,发放“禁塑减废”倡议书2.5万余份,在全州消费者中倡议购物时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自觉拒绝使用塑料购物袋,凝聚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白色污染”非“一日之寒”,治理也非一蹴而就。持续有力地推进“禁塑令”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研究制定禁、限塑处罚办法或暂行规定,发布政府禁塑令,分阶段逐步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全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带头宣传和使用替代产品,相关行业执法部门,依法加强对医院、药店、商店、市场、餐饮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开展专项整治,签订“禁塑减废”承诺书2.12万余份。
大力推广应用塑料替代产品,并就替代品生产供应达成政企合作意向,目前正在调购设备、改造厂房。同时,结合垃圾分类,推进塑料废弃物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全面禁止随意堆放、倾倒塑料废弃物,全领域开展塑料垃圾清理行动,形成全域禁塑、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全州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遏制,让“白色污染”远离玉树。
记者手记:共建美丽玉树生态环境不但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伟业。“上下同欲者胜”,勤劳勇敢智慧的玉树人,在州委、州政府的带领下,健步行走在追寻美丽高原梦的康庄大道上,以“撸起袖子加油干,定让高原玉树焕新颜”的必胜决心信心,倾力抒写着美丽高原玉树的魅力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