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谷深幽、百步九折、地广人稀、高寒荒凉……
玉树州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地处高寒边远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其中,位于玉树市上拉秀乡的沙宁村更是贫困中的贫困。地处上拉秀乡东北部的沙宁村,距玉树市82公里,下辖3个社,全村215户987人,其中贫困户占到了总户数的一半,达111户。2016年3月,普措桑丁成为了沙宁村的“第一书记”,从此沙宁村便成为了他动“真格”的地方。
普措桑丁,男,藏族,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是玉树市财政局绩效监督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从小在囊谦县的一个偏远牧区长大,由于他父亲是村上的优秀党员,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帮助困难群众,也深知牧民群众的疾苦。
自担任沙宁村扶贫“第一书记”以来,他所有的生活轨迹都跟这个地处海拔4350米的纯牧业村联系在了一起,习惯了与沙宁村的群众在一个频道上讲话,习惯了大家在一个锅灶里吃饭。他怀着对事业的无限执着,对群众的无限深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成绩凝聚人心,全村人均收入从2016年年初的3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末的6000多元。
知村情,解民意,找准发力点
刚到村上后,普措桑丁看到的是村组织软弱涣散、无村集体经济产业、牧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人才少、地处边远交通不便、购物困难等问题。起初,这些问题成为了他思想上继续前行的绊脚石。但一想到父亲从小的教诲以及党的培育之情,他下定决心要么不干,要么就要动“真格”地干。
上拉秀乡是玉树市海拔最高的乡镇,而沙宁村作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地区,普措桑丁以耽误不起的责任感和懈怠不得的紧迫感,把脱贫攻坚当作是一场自己的“长征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破解,一户一户去攻克。
为了摸准沙宁村的基本情况,普措桑丁连续一个多月不回家,吃住在党员活动室,进行挨家挨户的走访调研,重点了解贫困户家中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脱贫愿望。为了听取牧民群众关于脱贫致富的想法,他第一次组织全体村民开会就遇到了“闭门羹”。由于村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班子不团结,村民失去信心不愿参会。找出问题根本的普措桑丁,深知要想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把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做好。通过跟村干部一对一谈心谈话、集中谈话、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从思想上达成了共识,改变了村干部班子“你中无我,我中无你”的不良风气。
用真心,解难题,为民办实事
精准扶贫不光靠想法,还要靠政策理论。从事财政工作的普措桑丁对中央、省、州、市委的一系列脱贫政策知之甚少,意识到政策理论水平不够的他,一边学习相关政策理论,一边进行走访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沙宁村村民购物是一件难事。为此他召集村民征求意见,筹措到村集体资金12万余元,并积极奔赴帮扶单位协调落实资金6万余元,开始筹办起沙宁村门市部。在门市部选址、房屋建造、挑选货物等环节,他都是亲力亲为,常常顾不上吃饭。当年6月份,沙宁村门市部就开始投入运营,沙宁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价低、质优的生活用品。自此,普措桑丁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沙宁村村民所熟知,村民也知道沙宁村来了一名“第一书记”。
门市部的成功运营激起了普措桑丁为村民办实事的斗志。随后,他根据沙宁村草山面积广、牲畜数量多以及村民世世代代以牧为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国家项目资金,重启了上拉秀乡沙宁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并带领村干部到治多县、曲麻莱县等地取经,先后购买优良品种牦牛202头。由于项目资金有限,他又积极奔走,从帮扶单位争取资金45万元,购买草场网围栏,扩建饲料棚等。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自2018年开始产生效益,受益户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个贫困户每年分红达到五百多元。为了进一步降低合作社的生产成本,增加贫困户的受益分红,他积极尝试合作社自己种植饲草料,并通过各种关系争取资金购买饲草料收割机等设备,合作社效益逐年攀升。
用实干和付出,解村民后顾之忧
为了彻底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普措桑丁积极奔走交通部门和帮扶单位,从玉树市财政局争取到700万元资金,使沙宁村的15公里砂石路得到硬化,50公里砂石路得到维修。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了,但有些地方依然用不了国家电网的电的问题又萦绕在普措桑丁的脑海。他通过走访统计,整个村有90多户依然在用太阳能发电或直接没电可用。这一心结始终困扰着普措桑丁,直到2018年年底。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用他的话说:“知道有那么多村民依然用不上电后,我常常在吃饭、休息、睡觉的时候都在想着怎么解决电的问题,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精准脱贫,重在思想脱贫。由于沙宁村信息闭塞,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思想保守,要想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普措桑丁深知思想脱贫的重要性,明知转变观念是一个“硬骨头”,他偏偏下定决心要啃下“硬骨头”。说是易,做是难!况且这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并非一朝一夕之力所能及的。自担任沙宁村“第一书记”起,普措桑丁就已经意识到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的问题,因此从一开始他就专门通过开会、政策宣讲等机会,运用身边的案列讲解脱贫致富的方式方法和金融理财知识。并通过技能培训使一部分人先就业的方式,引导村民改变靠畜牧业吃饭的观念。同时,通过争取资金为村里的大学生发放奖学金,鼓励更多学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在争取让更多青年劳力通过技能培训方式获得就业的基础上,普措桑丁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为村民争取公益性岗位。截至2019年底,共计协调解决11名贫困户村民走上国家生态管护员的岗位,每人每年能领到21600元。
动“真格”,一心为扶贫
2019年普措桑丁的母亲病危在医院抢救,恰逢国家脱贫摘帽验收,在亲情和工作之间,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到岗位上。事后问及当时艰难抉择的心境时,他说:“母亲还有兄弟姐妹照顾,但沙宁村的‘第一书记’只有我一个。”据村上的干部讲,普措桑丁书记为了不耽误工作,经常将家中无人照看的孩子带到村里来。
原沙宁村村主任更尕文索是一名老党员,家境贫寒,他本人因为得了尿毒症经常需要打针吃药,花费巨大。普措桑丁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财政局干部职工为更尕文索捐助2.3万元医药费。74岁高龄的老党员普丁,因为家中无劳动力,房屋破败不堪,普措桑丁便用自己的工资购买原料,费时费力为老党员普丁修缮房屋。村党支部活动室墙皮脱落,屋内漏水,普措桑丁积极对接财政局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帮扶活动,争取到专项资金,对活动室进行全面维修和规范。
在2019年年初的雪灾和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普措桑丁第一时间到村里了解情况,跟村民一起并肩作战,并多方筹措物资及时送到村民手里,使村民深切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不仅如此,在普措桑丁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四年半时间里,他经常性的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沙宁村村民争取到社会援助物资,不仅使沙宁村村民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爱,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沙宁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从2016年3月至今,普措桑丁用真抓实干、扶贫动“真格”的思想观念,紧紧抓住国家扶贫机遇,在思想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结对帮扶等方面充分利用相关扶贫资金,克服种种困难,为沙宁村的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如期顺利完成了沙宁村脱贫摘帽。如今,普措桑丁依然坚守在沙宁村,为玉树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