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发展 • 正文

新玉树 新精神 新思路

时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洪玉杰 浏览:

  当一个崭新的玉树屹立在雪域高原,对于玉树人民而言,这几年来究竟有着怎样的变化?

  变身玉树市民的牧民群众会说,新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便利,咱们牧区生活一点不比城里人差。

  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的牧民会说,国家对三江源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在玉树经商的老板们会说,来玉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玉树在外地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多……

  连日来,记者沿着这座草原新城“用绿色感恩,用生态报国”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足印,走市区,访牧民,切身感受这座城市大放异彩、高歌猛进的新景象,触摸“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感恩奋进,挑战极限”的核心力量。

  智慧玉树:让草原新城插上“智慧”的翅膀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

  在擘画未来生活的幸福图景时,新玉树用“智慧”作为粘合剂,为城市管理建设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早晨九点,措毛文吉打开电脑,点击进入城市信息化的“智慧玉树”服务平台,在玉树“天眼”工程的帮助下,市区所有的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城市照明、道路桥梁、公共交通、户外广告等情况一目了然。

  “你好,我是西杭街道办网格员普布才仁。”“二完小校门路口排给水井盖子破裂,请派人维修一下!”……信息登记员措毛文吉一边娴熟地在市政设施信息栏登记着,一边调用摄像头的画面核实情况。她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智慧玉树”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平台,市政管理工作真的快捷多了,这样的民生小事情很快就能反映上来并得到及时解决。

  随着灾后重建的圆满完成,如何管理好、运营好、发展好这座年轻的新城市,是草原新城的主人们着力破解的难题。

  自2015年10月,曙光与玉树州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以来,像普布才仁,措毛文吉这样在“智慧玉树”工作的人一刻都闲不下来。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一样,在“智慧玉树”的机器上忙碌着。

  “像水井盖损坏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小事,实则都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大事。”普布才仁说。自当上网格员后,普布才仁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在街道办挨家挨户与住户交往,任何住户家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尽量参与帮助解决,大家称他为“西杭通”。

  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以网格化城市管理为切入口,建设智慧化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平台的“智慧玉树”,促进社会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促进居民服务由“分散服务”向“一站式服务”转变,为玉树市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地区保驾护航。

  谈及“智慧玉树”,玉树市委书记蔡成勇表示,民生无小事,建设“智慧玉树”就是服务民生。管理好玉树市,首当其冲要让服务民生和城市管理先“智慧”起来。

  管护员尕塔:“国家公园,我是主人;保护环境,我有责任”

  对生活在玉树的牧民群众来说,保护好三江源,既是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土地,也是为国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尽责出力。

  近日,再次来到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得知乡党委书记尕塔又多了一份新的工作,他成为一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管护员”,肩负起对附近草原、冰川、湖泊等进行保护的职责。

  面对广袤无垠的草原,生态环境状况、火情灾情、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监督和记录,然后逐级上报。帮助清点草场载畜量、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等也是尕塔的任务之一。

  今年6月份,尕塔和乡上其他的管护员一起在附近河道里捡拾垃圾时不小心让酒瓶渣子伤了脚,当时不太在意,伤口感染了,好长时间才愈合。但是这期间,尕塔的管护员工作从来没断过。这不,就在上个月,他还参加了首批牧民生态管护员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一身黄色的藏袍,清瘦的脸上沟壑纵横,微笑却时常挂在嘴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尕塔的工作频率越来越快了,类似这样的受伤也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受伤后,家里人都会埋怨他,但是尕塔说,能够成为国家公园一线的建设者、维护者,我打心里面骄傲,所以这样的小伤算不得什么。

  如今,尕塔与其他的管护员也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宣讲上。采访中,尕塔告诉记者,以前每次出去巡护,总会发现一些对保护生态环境不利的事情,在河道里堆垃圾,招鹰架被破坏,还有的捕捉野生动物……在哪里发现就组织乡上的党员干部在哪里组织宣讲,宣不进,讲不透,党员干部就不能走,一次不行来两次,两次不行来三次……

  随着宣讲生态环境保护的次数越来越多,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越来越少了,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高。别说尕塔和其他的生态管护员,就连牧民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如同眼睛里揉进沙子一样,一刻也不放过。

  尕塔这样告诉记者:“国家公园,我是主人;保护环境,我有责任。”

  企业家索才:把更多的黑帐篷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往往决定着其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特色旅游业,无疑是玉树破解贫困难题、谋求长远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在千亩油菜花绽放的青海湖畔,吐蕃野牦牛大帐篷旅游营地的董事长索才正忙碌着接待络绎不绝到来的客人,近1500多平方米的帐篷内玉树歌舞、服饰表演和康巴民俗用品展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独特的玉树特色文化和传统的民俗风情,加上这顶用牦牛毛织成的黑帐篷,让这里成了青海湖畔的小小“会客厅”。

  为进一步宣传玉树民族传统的黑帐篷文化,来自玉树州称多县清水河镇的企业家索才萌生了制作传统黑帐篷,带领牧民发展旅游业的想法。今年7月初,他和朋友在青海湖畔投资600多万元,创办具有玉树特色的旅游度假体验中心,目前收益颇丰。

  “黑帐篷是我们藏族先辈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没有什么能够代替藏族群众对于在黑帐篷生活的亲切感受与向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黑帐篷文化正走向边缘化,而我们就是用挖掘传统的黑帐篷文化来发展具有玉树特色的旅游业,让黑帐篷成为对外宣传玉树最有效的方式。”采访中,说话有些急促的索才,说到他的黑帐篷,眼神里就透露出激情和向往。

  “想法上的贫困才是最大的贫苦。”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索才制作的300多顶黑牦牛帐篷先后在玉树州称多县、杂多县,治多县以及周边的果洛州、海南州等地销售,下一步,索才准备在西藏昌都、云南香格里拉、海南省海口市以及尼泊尔等地设立野牦牛大帐篷度假村,加大宣传藏民族传统风土人情的力度。据介绍,黑牦牛帐篷面积小的价值数十万,大的价值有数百万,索才和乡亲们的腰包正通过一顶顶黑帐篷越来越鼓起来。

责任编辑:金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24 玉树巿新闻网(玉树融媒)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