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市结古镇鸟瞰(2014年4月12日摄)。
才仁巴毛含着泪水,仔细看着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里展示的照片,该纪念馆离玉树巴塘机场不到20公里,里面陈列着玉树地震受灾最严重地区的照片,还置有414盏酥油灯和玉树禅古寺活佛开过光的玛尼石,为玉树地震中的逝者祈福。
“玉树地震受灾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万,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伤者无数,直接经济损失达228亿元。”冰冷的数字讲述着5年前的那场劫难带给三江源头民众的伤痛。
才仁巴毛的家在玉树市,是当时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发生时,她还是玉树州民族中学高二的学生,地震后不久,学校的所有学生被转移到了四川省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
“从无助到阵痛,从看到希望再到从地震中积蓄力量,5年,地震给了我太多。”才仁巴毛说。
才仁巴毛说,如今富有特色的藏式民居取代了地震初期的活动板房,原先连操场都没有的学校有了专业的塑胶跑道,热闹的城区不仅有了博物馆,还修建了玉树市的地标建筑――格萨尔广场。“行走家乡,感觉玉树真有了大城市的模样。”才仁巴毛说。
玉树佛教协会副会长元旦西然说,5年来,政府共投资10多亿元对玉树90多座藏传佛教寺院进行修缮与保护,僧舍得到修缮、寺院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僧人们又可以安心学法、祈福众生。
“在感恩中学会奋进,在悲伤中学会前行。”这是每一个玉树人心底的声音。
在玉树禅古新村,我们遇到了一位坚强的母亲,她叫索南措毛,44岁。
2010年玉树地震,索南措毛的龙凤胎儿女在地震中遇难,她的丈夫被她和邻居徒手挖了出来,这位善良的藏族母亲久久不能从失去孩子的悲痛中释怀,她曾有了轻生的念头,最终,在她准备跳河自尽的那一刻,被在禅古寺当僧人的大儿子拉了回来。
“我经常会在佛前祈祷,把我的孩子还给我,这样对我不公平,孩子是我的生命啊!”索南措毛说。2012年5月12日,她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在玉树八一医院降生,儿子叫伊西达哇,女儿叫尕玛文毛。
玉树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扎西永吉说,地震后,玉树确定的再生育家庭有79个,目前已生育65个孩子。
城市的发展见证了这座江源小镇的变化,如今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当代山山顶观景台,可以鸟瞰玉树新城之貌,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由两面的山坡向谷地蔓延开来,四纵十六横的马路上车流川流不息。
6车道的结古大道是玉树的“长安街”,问起住建局工作人员玉珍,震前玉树最宽的街道是几车道?她挠着头说:“那时,连双黄线都没有呢!”
震后五年,援建项目仍在继续。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玉树指挥部指挥长李军会说,玉树超前发展20年,5年来,他们致力于玉树道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在他们每年都选派热力、排水、公交、路桥等6类专家来玉树指导,目前累计抽调市政管理骨干近200人次到北京进行技能培训。
玉树八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陶云明是来自北京的援建干部,他说,玉树的硬件基本很到位了,但接下来面对的是如何培养人以及如何面对现代理念的冲击。
灾后重建让当地人住上了新房,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不了,也不能忘却。
玉树州怀德福利院的公保多丁是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他一直想用画笔记录下地震带给他的伤痛,前不久,公保多丁带着自己的书画作品,来到了联合国,向世界展示玉树的不同“色彩”。
“我的画里有明亮,也有黑暗,书画作品里,板房里的孩子就包括我,现在一想到那些在地震中遇难、被棉被包裹的遗体,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公保多丁说。
地震时,公保多丁11岁,母亲梅朵和福利院院长白日代勒是他最感谢的人。
不能忘却伤痛的,还有索南措毛,是地震后新生的孩子让这个大龄生育妈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但已故的两个孩子还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
震后五年,灾难的元素渐渐淡去,带着祈愿与美好生活的向往,玉树人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