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管”字上见真效
把“干成事”的责任立起来
坚持管理使用和考核评价相结合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工作锻炼,引导村级事务助理员认真履职,不断发挥作用。一是定岗定责锻炼。针对返乡大学生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和产业指导员”的不同岗位实际,明确建强基层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政策执行落实等方面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引导村级事务助理员和产业指导员在公共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民族团结等中心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产业指导员从产业规划、产业定位、产业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划定职能职责,承担村级产业发展指导职责。村级事务助理员按照“有效的公共服务、规范的组织生活、严格的制度执行、精细的村务台账、经常的服务活动”等五个方面细化岗位职责,制定《玉树州村级事务助理员岗位职责清单》《玉树州村级产业指导员岗位职责清单》,从精准定责、精准服务方面有效解决村级事务助理员和产业指导员“干什么”的问题。二是日常动态管理。探索建立结对联系和季度集中谈话制度,采取乡镇机关干部、村干部与村级事务助理员“一对一”结对式管理,按照每季度至少一次的要求,由村党组织抓实对村级助理员的日常管理,适时对助理员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助理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同时,助理员每季度分别向所在村党组织、乡镇党委汇报工作,乡镇党委每半年对助理员日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建立“村级事务助理员—村级后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递进式培养机制,坚持全链条培养,动态化调整,将村级事务助理员纳入村干部管理范畴,由乡镇党委会同村“两委”进行日常管理;对未纳入村“两委”成员的助理员由乡镇党委加强管理考核,县级组织部门会同选聘职能部门每年开展1次实绩考核;对工作能力强、实绩好、群众认可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持续培养。对已纳入村“两委”成员的助理员,由乡镇党委加强管理考核,县级组织部门会同选聘职能部门每年开展1次实绩考核;对工作能力强、实绩好、群众认可的,作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真正为想干事、能干事的返乡大学生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坚持真诚关爱,从严管理,充分发挥激励的吸引力和机制的推动力,让村级助理员敢担当、善担当。一是落实待遇保障。按照“财政解决一批、村集体经济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三个一批的原则,制定《玉树州一村一助理报酬绩效管理办法》,明确“年度报酬标准+绩效考核工资浮动+村集体经济收益补贴”的村级事务助理员薪酬发放机制,把村干部报酬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切实创造有利于村级事务助理员“想干事”的激励机制。二是落实“三险一金”。按照“一县一策”的原则,根据本地区自身财政情况为村级事务助理员购买“三险一金”,不断提高工作生活保障水平,做到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帮助,让村级事务助理员沉下心在村开展工作。三是打通晋升渠道。严格落实“村级事务助理员—村级后备干部—村两委成员—村党组织书记”递进培养机制,力争到2026年村两委换届时,确保20%的村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60%的村“两委”班子有大学生,80%的村级后备人才有大学生。对于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党组织书记在报考村“两委”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考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予以优先推荐,在报考村“一肩挑”人员事业岗位管理中予以优先考虑,切实解决村级事务助理员后顾之忧,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