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玉树州“一村一助理”返乡大学生赋能工程 走深走实党建引领能人强村之路

玉树发布
2024年06月19日 15:17

图片

近年来,玉树州着力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突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瓶颈问题,积极探索能人强村的“玉树路径”,充分聚焦“有效提升村级事务助理员履职能力、有效激发村级事务助理员履职热情、有效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能力”的“三个有效”目标,着力实施玉树州“一村一助理”返乡大学生赋能工程,通过递进式选育、全方位管理、多举措激励、考核式问效等形式,全面提高村级事务助理员“政策把握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制度执行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推动“一村一助理”机制落细落实,进一步走深走实党建引领“能人强村”之路。
坚持在“选”字上谋实策
把“想干事”的人才引回来
全面建立返乡大学生人才储备库,采取村乡县州四级招聘“村级事务助理员”的形式,积极动员返乡大学生回村任职。乡村两级自主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公开选拔、村“两委”推荐、大学生自荐、跟岗锻炼识别”等形式,自主招聘村级事务助理员。截止目前,全州258个行政村共招聘244名返乡大学生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平均年龄24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81人,占比43%。州县两级公开招。坚持突出短板导向,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生态环保、村级三资管理、基层治理等领域,按照每个县5名,每个乡2名,每个村1名的标准,严格按照发布招聘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聘用等程序公开招聘县乡村三级村级事务助理员378名,实现村级事务助理员三级全覆盖。
坚持在“育”字上出真招   
把“能干事”的本事练出来
坚持政治历练聚共识、专业训练提能力、实践锻炼强本领的原则,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的“一村一助理”返乡大学生赋能培训格局,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加大培育力度,推动村级事务助理员成长成才、发挥作用。一是注重政治引领。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村级事务助理员理论培训第一课,植入到各级党校专业课堂和各村日常学习内容,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同时将村级事务助理员的党性教育抓在最先、抓在经常,通过组织观摩红色教育基地、外出培训组织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等形式,加强村级助理员思想淬炼,引导他们做感恩奋进的实践者、推动者,着力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村级事务助理员。二是注重专业培训。坚持“一年上岗、两年培养、三年转化”为目标,充分依托“玉树基层治理学院”资源优势,加大对村级事务助理员的业务培训,量身定制“专业课”,围绕基层治理、农牧业产业发展、强村带寺·双星联创、三资管理等方面进行授课,提高村级事务助理员基层治理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同时,围绕村级事务管理、基层治理等内容,到州情、县情相似的兄弟州县开展观摩活动,深入学习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内容、村级日常事务、党务村务等方面的业务,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公共服务能力和基层治理能力。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全面建立结对帮带培养机制,明确1名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的乡镇组织委员、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作为导师,从思想政治、业务知识、工作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帮带,每年组织助理员参加党建业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班,帮助助理员快速成长。根据村级事务助理员成熟度和村级班子建设实际需要,依托“强村带寺·双星联创”工作,将工作积极性、业务素质好的村级事务助理员在综治信访、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岗位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在“管”字上见真效

把“干成事”的责任立起来

坚持管理使用和考核评价相结合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工作锻炼,引导村级事务助理员认真履职,不断发挥作用。一是定岗定责锻炼。针对返乡大学生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和产业指导员”的不同岗位实际,明确建强基层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政策执行落实等方面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引导村级事务助理员和产业指导员在公共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民族团结等中心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产业指导员从产业规划、产业定位、产业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划定职能职责,承担村级产业发展指导职责。村级事务助理员按照“有效的公共服务、规范的组织生活、严格的制度执行、精细的村务台账、经常的服务活动”等五个方面细化岗位职责,制定《玉树州村级事务助理员岗位职责清单》《玉树州村级产业指导员岗位职责清单》,从精准定责、精准服务方面有效解决村级事务助理员和产业指导员“干什么”的问题。二是日常动态管理。探索建立结对联系和季度集中谈话制度,采取乡镇机关干部、村干部与村级事务助理员“一对一”结对式管理,按照每季度至少一次的要求,由村党组织抓实对村级助理员的日常管理,适时对助理员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助理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同时,助理员每季度分别向所在村党组织、乡镇党委汇报工作,乡镇党委每半年对助理员日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建立“村级事务助理员—村级后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递进式培养机制,坚持全链条培养,动态化调整,将村级事务助理员纳入村干部管理范畴,由乡镇党委会同村“两委”进行日常管理;对未纳入村“两委”成员的助理员由乡镇党委加强管理考核,县级组织部门会同选聘职能部门每年开展1次实绩考核;对工作能力强、实绩好、群众认可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持续培养。对已纳入村“两委”成员的助理员,由乡镇党委加强管理考核,县级组织部门会同选聘职能部门每年开展1次实绩考核;对工作能力强、实绩好、群众认可的,作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真正为想干事、能干事的返乡大学生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坚持在“激”字上下真功
把“干好事”的动力聚起来

      坚持真诚关爱,从严管理,充分发挥激励的吸引力和机制的推动力,让村级助理员敢担当、善担当。一是落实待遇保障。按照“财政解决一批、村集体经济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三个一批的原则,制定《玉树州一村一助理报酬绩效管理办法》,明确“年度报酬标准+绩效考核工资浮动+村集体经济收益补贴”的村级事务助理员薪酬发放机制,把村干部报酬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切实创造有利于村级事务助理员“想干事”的激励机制。二是落实“三险一金”。按照“一县一策”的原则,根据本地区自身财政情况为村级事务助理员购买“三险一金”,不断提高工作生活保障水平,做到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帮助,让村级事务助理员沉下心在村开展工作。三是打通晋升渠道。严格落实“村级事务助理员—村级后备干部—村两委成员—村党组织书记”递进培养机制,力争到2026年村两委换届时,确保20%的村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60%的村“两委”班子有大学生,80%的村级后备人才有大学生。对于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党组织书记在报考村“两委”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考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予以优先推荐,在报考村“一肩挑”人员事业岗位管理中予以优先考虑,切实解决村级事务助理员后顾之忧,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

编      辑丨白玛文毛
责      编丨求永才藏
审      核丨包利英
监      制丨李万成
来      源丨玉树党建
声明:转载链接内容须备注@玉树发布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玉树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